台灣經濟研究月刊 (第48卷第10期)
封面圖片
  類別:台經月刊
出版品名稱:台灣經濟研究月刊 (第48卷第10期)
專題/叢書名:多元永續能源屬性憑證追蹤制度與應用趨勢
作者:台經院
出版年月:202510
語文:中文,
總頁數:128
定價:200
DOI:10.29656/TERM

*查詢台經院圖書館《按我前往
*前往本院合作平台 《凌網電子書店》、《 華藝電子書》(含景氣趨勢調查報告、經濟叢書)
   《華藝線上圖書館》(僅月刊-個人用戶建議使用) 、《灰熊iREAD》(含景氣趨勢調查報告、經濟叢書)
*觀看數位影音專區《按我前往
內容摘要
國際貿易規範正加速將碳排放與產地揭露納入核心要求。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已針對進口商品課徵碳強度關稅,美國等主要經濟體也陸續要求能源與工業品提供可驗證的來源與碳足跡資訊。這些措施不僅用以防止碳洩漏,也將產地證明與排放數據納入市場準入條件,形塑新的貿易門檻,使能源產品能否提出可信證明,成為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指標。

能源屬性憑證制度因而受到重視。透過標準化與數位化,它揭露能源全生命週期中的再生性、碳排放強度與來源資訊,並以第三方驗證確保可信度。此制度逐漸成為政策合規、碳市場交易與企業揭露的重要基礎,使能源具備透明度與可交易性,確保環境價值能跨境流通。

在制度模式上,歐盟與美國呈現不同路徑。歐盟依循《再生能源指令》與相關法案,建立以能源來源證明(GO)為核心的跨境互認體系,並整合歐洲發證機構協會與聯合資料庫,確保資訊透明一致。美國則透過「再生燃料標準」、加州「低碳燃料標準」及《降低通膨法案》中的稅收抵免,將法規約束與財政誘因並行推動,帶動市場需求與投資規模。雖模式不同,卻都指向能源屬性的可信化與制度化。

針對不同能源類型,水力發電雖是全球最大再生能源,卻需通過美國低影響水力與國際永續水力標準等認證,方能被國際倡議承認。再生能源氣體則以制度透明為重,歐盟透過跨境互認與全程追蹤確保屬性唯一,美國則藉再生燃料識別碼與低碳燃料信用額,直接將減排效益轉化為市場價值。

台灣若要在國際市場中獲得承認,必須建立符合國際規範的能源屬性憑證與低碳氫追蹤制度,缺乏可信的碳盤查與屬性管理,不僅將削弱政策補助效益,也可能限制出口資格。未來制度設計應同時兼顧國際對接與國內產業可行性,並逐步形成與主要貿易夥伴互認的基礎,使台灣能源轉型成果得以轉化為國際市場價值,並支撐邁向淨零的長程目標。
目錄
社論:人類共生共存的永續關鍵:生物多樣性
陳博志論壇:依出口國制度差異課徵平衡關稅芻議
專題探索:建立國內低碳氫追蹤制度來確保氫生產及使用
專題探索:國際再生能源製氫之環境屬性鏈結機制
專題探索:荷蘭氫來源證明交易平台試行計畫介紹
專題探索:日本低碳氫標準制度發展與運作機制
專題探索:國際再生能源氣體憑證制度之發展趨勢
專題探索:國際永續水力驗證標準介紹
國際政經瞭望:歐盟綠色治理如何重組全球供應鏈與產業競爭新秩序
國際政經瞭望:國際碳邊境調整機制發展趨勢
國際政經瞭望:碳邊境調整機制對台灣產業之影響與因應策略
國際政經瞭望:接軌國際碳邊境調整機制的數位碳管理策略建議
產業動態SNG:展望國際風力發電與儲能整合之產業布局新思維
產業動態SNG:數位轉型進行式:TDX如何成為連結政策與企業的工具
備註
數位影音專區:歐盟CBAM的影響與因應策略 - 馮冠荃、徐恩仲
相關資訊請洽服務人員(02)2586-5000 分機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