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產業技術白皮書
封面圖片
  類別:產業技術白皮書系列(廣告)
出版品名稱:2025/2026產業技術白皮書
作者:周佩萱,林倖如,馮凌慧,胡婷婷,林彤安,陳亭秀
出版年月:202509
語文:中文,
總頁數:504
定價:
DOI:
非賣品
*查詢台經院圖書館《按我前往
內容摘要
2025年,全球正加速邁向人工智慧(AI)驅動的新時代。生成式AI、邊緣運算與自動化決策系統像一股洪流般正迅速滲透各行各業,不僅改變了生產模式、服務邏輯及人才結構,更澈底重塑了國際產業競爭的規則。面對美中科技角力持續、川普新一輪關稅談判所引發的國際供應鏈重組,全球經濟版圖正面臨重新洗牌,因此各國政府紛紛加碼投資本國產業與先進技術,尤其是中小企業,打造更具有韌性的供應鏈成為當前的戰略焦點。

臺灣,憑藉世界領先的半導體製造實力與強韌的ICT產業基礎,在全球關鍵科技供應鏈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樞紐,這正是我們迎來開拓AI新時代的絕佳契機。為在全球AI競逐中保持領先地位,深化自主創新、加速產業化應用及強化跨域整合能力將是致勝關鍵。為此,政府不只積極推動「五大信賴產業」與「2050淨零排放路徑」等國家級戰略,更將打造「AI新十大建設」,這項宏大計畫將從智慧應用、關鍵技術與數位基磐三大面向全面布局,目標是讓AI產業化、產業AI化,以奠定我國在新經濟體系中的長期競爭優勢。

在此進程中,經濟部肩負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轉型的核心任務,透過「科技專案整合機制」與「國際合作」,積極布局半導體先進封裝製程、矽光子、無人機、機器人、AI健康應用、精密製造等關鍵前瞻技術。同時,我們也投入研發AI應用模型,降低AI導入門檻,為百工百業提供可落實的AI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因應關稅議題,我們整合法人研發機構的資源,已陸續建置85條以上的AI試產線,涵蓋扣件、手工具、水五金、汽機車零組件、工具機和機械等29項產業,此舉不僅能協助中小微企業加速導入AI技術,也能培育更多AI實作人才,全面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
為完整呈現我國產業創新政策與研發布局策略,《2025/2026產業技術白皮書》涵蓋「環境趨勢篇」與「產業技術篇」兩大部分。內容從宏觀的全球前瞻趨勢、國家創新研發政策及產業發展,到具體的產業技術布局與應用,期盼能為產業界規劃未來科技研發方向提供重要參考。此外,為因應數位與淨零雙軸轉型及科技跨域發展的趨勢,本年度白皮書綜整了半導體及光電、資通訊、機械、運輸、生醫、材化、淨零科技等七大領域。我們將持續透過重點產業的技術研發布局,扮演創新的驅動者,與各界攜手打造一個智慧、永續且充滿韌性的臺灣新經濟 。

本書的順利出版,承蒙各研究機構的鼎力相助,以及百餘位產學研專家的寶貴意見 。在此付梓之際,謹致上誠摯謝忱,同時期盼各界不吝給予策勵與指教,使本書更臻充實完善。
目錄
環境趨勢篇
壹、全球前瞻趨勢分析  4-31
  一、全球重要趨勢與影響  4
  二、重要國家前瞻研發政策觀察  17
貳、我國產業創新研發動態觀察  32-62
  一、  我國創新競爭力  32
  二、  創新表現觀測  45
參、我國產業創新研發政策推動  63-89
  一、我國重點產業創新研發政策  63
  二、經濟部之產業創新施政重點  77
肆、我國重點產業需求與技術發展課題  90-120
  一、我國產業創新契機  90
  二、重點領域的技術發展課題  96
 
產業技術篇
 
壹、產業技術發展政策工具  124-131
 
貳、半導體及光電領域  132-192
  第一章  先進製程與封裝  134
    建構系統級應用方案  邁向AI晶片新時代  137
    打造HPC共用設計資源  加速IC設計業邁向先進製程  141
    半導體異質封裝來襲  EDA迎來挑戰與機會  144
  第二章  化合物半導體  147
    化合物半導體創新應用  實現高效能解決方案  150
    化合物半導體關鍵材料開發  驅動產業升級與自主供應  153
    智造驅動×在地整合  開啟碳化矽產業生態系新紀元  157
  第三章  半導體設備  160
    啟動晶片創新基地  臺灣技術躍升新動能  163
    首創大視野奈米級AI檢測技術  突破奈米級檢測挑戰!  167
    關鍵模組自主化  打造臺灣晶片製造後盾  170
  第四章  矽光子/量子科技  174
    因應AI需求  發展矽光子技術  177
    量子控制與讀取關鍵模組  技術自主化  181
  第五章  面板科技  184
    開發捲軸式顯示技術  拓展無限應用場域  187
    發展觸覺回饋高擬真技術  增強遠距智慧生活體驗  190
 
參、資通訊領域  194-233
  第一章  次世代行動通訊  196
    緊隨3GPP標準研發行動網路  高質化躍升行動通訊產業  199
    建立6G新興技術  及AI原生基地台關鍵晶片  203
    全頻段通訊材料解決方案  迎接寬頻通訊感測融合新應用  206
    建立自主低軌衛星關鍵技術  加速產業地面設備供應鏈布局  209
  第二章  AI整合應用  213
    臺灣智慧系統整合製造平台  發展自主AI系統強化技術實力  216
    讓AI更懂產業  推動產業轉型創新  219
  第三章  人機虛實互動  223
    建構產業數位雙生AI關鍵技術  打造虛實整合人機協作平台  226
    AI技術助攻  運動科技產業躍升  230
 
肆、機械領域  234-283
  第一章  工具機技術  236
    AI助攻精度與應用難題  重塑五軸工具機品級定位  239
    以數位雙生協作技術  實現工具機低碳智慧製造  242
    國產工具機升級關鍵  AI智慧零組件與可靠度雙軸驅動  245
    加工參數最適化推薦  表面品質穩定升級  249
  第二章  機器人  252
    機器人結合AI  智慧製造落地關鍵  255
    創新晶片驅動精準農業模組  暨智慧農工AI協作技術  258
  第三章  智慧製造  261
    AI+生成式AI落地深化  催生智慧工廠應用不再淺談  264
    AI模組於金屬製造跨域應用  提升生產效率與永續發展  267
    以AI建構跨國產線遠距服務  打造強韌製造生態鏈  271
    推動高階模組應用AI之願景  打造臺灣信賴產業群  275
    熱處理與表面工程技術升級  推動模具產業低碳化  278
    開發高速低損耗傳輸線  推動網通應用線纜國產化  281
 
伍、運輸領域  284-319
  第一章  智慧車輛  286
    智慧電動車AI技術躍升  開啟全球智慧移動新世代  288
    建立電動車關鍵系統技術  規劃發展電控新架構整合技術  292
    最佳化電動車智慧充電  推動AI加值服務升級  295
    突破電動載具續航極限  關鍵電解質啟動固態電池革命  298
  第二章  無人載具  301
    軟體定義無線電(SDR)  建構下世代3D行動通訊  304
    打造無人機飛行核心  推動整機智慧升級  307
    中空碳纖複材構件製造創新  加速無人載具產業升級  311
    AI領航智慧船舶  海上航行新視界  314
    讓AI上車  打造臺灣電輔自行車智慧生態圈  317
 
陸、生醫領域  320-370
  第一章  新藥  322
    AI助陣!  強強聯手智慧新藥開發  324
    加速細胞製劑發展  建立關鍵原料與製程技術  327
    非侵入式眼滴劑技術  聚焦老年乾式黃斑部病變治療  330
  第二章  醫療器材  333
    智慧醫材引領臨床精準診療  336
    開發醫材關鍵表面處理技術  加速高值化金屬醫材創新  340
    晶片驅動生醫創新應用  實踐精準健康產業轉型  343
    數位療法  推動心理健康創新方法  346
    突破距離限制  無邊界智慧健康照護  350
  第三章  食品及生物資源  354
    替代食品  探索未來飲食的可能性  355
    強化高值生物資源  實踐健康臺灣  359
    食品智慧製造系統  跨域整合創新  362
    從傳統到創新  茶香Al智造引領未來市場  365
    香辛料智慧殺菌  安心食用香氣足  368
 
柒、材化領域  372-408
  第一章  材料開發及循環利用  374
    發動機高溫複合材料與製程技術  提升產業自主能量  377
    創新金屬廢水吸附材料  引領減廢與循環高值新應用  380
    綠色回收科技業固態磨料  再生為高價值原物料  383
    功率半導體封裝材料  氮化矽  386
    生質循環替代蛋白生產  提高國內產業韌性  389
    布局航太自主關鍵技術  驅動次世代產業升級  392
    廢棄資源物再循環  推動金屬產業永續發展  396
  第二章  紡織科技  400
    高階纖維跨域技術  開創紡織產業全球藍海競爭力  402
    高階纖維製品功效性檢驗  把關紡織品品質、穿得更安心!  405
 
捌、淨零科技領域  410-457
  第一章  氫能應用  412
    混氫燃燒達成低碳排新里程  415
    開發車用氫燃料電池與三電系統  車輛載具結合淨零科技  418
  第二章  產業減碳技術  422
    協助半導體產業邁向淨零轉型  424
    AI驅動高值低碳材料創新  領航電子產業邁向淨零未來  427
    節能與智慧並進  探索AI文生圖節能晶片新架構  430
    AI引領淨零時代  促進臺灣PCB供應鏈減碳升級  433
    開發低碳電子結構簡化技術  加速車用面板之低碳轉型  436
    AI技術強化化工生產  促進智慧化轉型  439
    鋼鐵塑型製程設備效能升級  提升減碳效益  442
    鋁切屑循環再生  推動鋁加工產業淨零減碳  445
    回收紡織品重塑再生  兼顧減碳與價值創造  449
    低成本電解製氫技術  加速產業淨零減碳升級發展  452
    稀土金屬握在手  高效馬達任我走  455
 
附錄
附錄一、科技技術資訊大事記  460-468
附錄二、中英文名詞索引  469-471
附錄三、產業技術訊息相關連網  472-476
圖目錄
表目錄
備註
白皮書線上免費觀看(ITIS智網)
相關資訊請洽服務人員(02)2586-5000 分機237。